首页 > 质控专题

动起来!运动能降低13种癌症风险

我们已经公认运动能够降低心脏疾病风险,降低全因死亡率,降低患结直肠癌、乳腺癌、子宫内膜癌风险。除此之外,它能否降低其他癌症风险呢?

 

5 月 16 日,在线发表在 JAMA 杂志上的一项荟萃分析显示,高水平的体力活动能降低 13 种癌症的患癌风险,并且,超重、肥胖、有吸烟史的人都能从体力活动中获益。

 

 

这项分析是怎么做的?

 

这项荟萃分析共纳入了 12 个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前瞻性群组研究( 1982年~2004 年),共涵盖 1436624 万人,纳入人群中位年龄为 59 岁,中位体质指数(BMI)为 26kg/㎡。研究平均随访时间为 11 年,随访期间共有 186932 名个体被诊断为癌症。

 

通过分析受试者自我报告的业余时间体力活动与26种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,比较高水平体力活动(体力活动量处于研究人群体力活动分布的 90 分位)与低水平体力活动(体力活动量处于 10 分位)的患癌风险。

 

作者还调整了不同研究中年龄、性别、教育、人种、吸烟史、酒精摄入量等因素,其中乳腺癌、卵巢癌等分析中还调整了绝经、口服避孕药、月经初潮时间等因素的影响。

 

结果发现,与低水平体力活动相比,高水平体力活动能够降低13种癌症的患病风险。它们包括:食管癌(风险降低 42%),肝癌(27%)、肺癌(26%)、肾癌(23%)、贲门癌(22%)、子宫内膜癌(21%)、髓样白血病(20%)、骨髓瘤(17%)、结肠癌(16%)、头颈癌(15%)、直肠癌(13%)、结肠癌(13%)、乳腺癌(10%)。

 

总体上说,高水平的体力活动会降低个体平均 7% 的患癌风险。

 

看到这里,有人可能会有疑问,体力活动与癌症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受到胖瘦程度的影响?比如 BMI 越大的人体力活动的益处更大?这篇研究给到了答案:在调整了 BMI 因素之后,依旧有 10 种癌症的患病风险较明显的受体力活动的影响,其中食管癌、胃贲门癌、子宫内膜癌3种癌症被排除在外。

作者表示,我们需要进一步具体探讨活动类型、数量对患癌风险的影响,以及,运动降低患癌风险的具体机制。

 

有些癌症风险反而升高了?

 

从图2中,我们也可以看出,高体力活动的人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患病风险反而显著升高了,这是怎么回事呢?运动反而有害?

 

对于这个结果,研究者们是这样解释的:

 

目前没有任何发病机制能解释运动升高前列腺癌风险这一现象,也许是因为爱运动的男性更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,会比不爱运动的男性更积极地接受直肠指检、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筛查,从而增加前列腺癌的检出率。

 

为了证实这一猜测,研究者们特意分析了 NIH-AARP 研究中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,发现他们的前列腺癌风险不受运动习惯的影响。所以,研究者推测运动升高前列腺癌的发病风险可能与积极筛查程度有关。

 

关于黑色素瘤,在这 12 个纳入研究中,其中8个研究都显示运动会升高20%的恶性黑色素瘤风险。研究者们发现,在紫外线越强的区域,这一现象越发明显,看来主要是因为户外运动增加了在阳光下的曝光度,运动者穿的衣服通常又很少,无意中升高了患癌风险。

 

所以温馨提示,户外运动一定要注意防晒,保护皮肤。

 

 

运动为什么能降低患癌风险呢?

 

从机制上说,有 3 种原因能解释这一研究结果:性激素水平、胰岛素和胰岛素生长因子、炎症反应。运动能降低女性雌激素和雌二醇水平,而高水平的雌激素能导致多种癌症。胰岛素能降低脂肪水平,运动还能降低炎症因子,而炎症反应是一个公认的致癌因素。

 

这些原因也只是我们的猜想,但是目前我们没法通过研究证实这些猜想,理想的研究应该把体力活动、炎症因子因素都纳入进去,分析患癌结果,但还没有人做这样的研究。”研究者如是说。

 

 

这项荟萃分析的局限在哪里?

 

目前为止已经有数百项前瞻性研究探讨运动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,但由于样本量小,结果大多没有说服力。荟萃分析能够解决样本量小的问题,但不同研究之间的纳入因素(比如职业类型、运动方式、运动时间等)差异性较大,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掩盖真实的结果。

 

这项研究严格评估调整了 BMI 的影响,且分别分析了吸烟和不吸烟对结果的影响。但主要的局限就是,他们不能完全阐明饮食、吸烟以及其它因子如何影响研究结果,同时该研究还利用了参与者的自我体力活动报告的相关数据,这些数据或许会存在一定的偏差。

 

 

那么,成年人需要进行多少体力活动?

 

看到这一研究结果,你是否心里一动,随机夹杂了一丝不安呢?你不禁会问,我进行多少体力活动比较合适?懒癌患者会问,有没有最低推荐量……

 

好吧,研究者没有给我们交代最低运动量,小编查阅了 2008 年美国运动指南的推荐:每周应该进行两种类型的体力活动:改善心肺功能的有氧运动、增强肌肉力量的无氧运动。

 

具体为:每周至少 150 分钟快走、或 75 分钟高强度的跑步、或同样强度的混合运动改善心肺功能。每周至少 2 天进行全身主要肌群锻炼以增强肌肉力量。

 

上周刚发布的《2016中国膳食指南》也针对中国成人的运动量进行了推荐:每周应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,累及 150 分钟以上,平均年每天主动身体活动 6000 步,尽量减少久坐时间,每小时起来动一动。

 

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相当于 3 个运动当量(METs),也即以 4 km/h 的速度步行或慢节奏的舞蹈如华尔兹。

 

小编觉得,这点运动量,大部分人都是能够达到的呀,但是据说,全球有 31% 的人都缺乏足够的运动。且这只是成年人最少应该达到的运动量,如果还想要达到塑身、减肥等目的,那这点运动量还是远远不够滴!


© 国家肿瘤质控中心 版权所有 | www.china-rt.cn 京ICP备12038261号-9

主管: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| 协管: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| 授权文号:卫医政发[2009]51号

技术支持:北京全域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| 电话:400-626-0656